OpenAI 重组计划完成,估值万亿IPO在即
OpenAI宣布完成资本重组,转型为“公共利益公司(PBC)”,为估值万亿美元的IPO扫清障碍。微软持股27%成最大外部股东,但无董事席位。OpenAI承诺向Azure采购2500亿云服务,但微软放弃优先权,允许OpenAI与甲骨文等合作。此举旨在解决1.4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缺口,但也引发了对其公益使命与商业利益冲突的担忧。
OpenAI宣布完成资本重组,转型为“公共利益公司(PBC)”,为估值万亿美元的IPO扫清障碍。微软持股27%成最大外部股东,但无董事席位。OpenAI承诺向Azure采购2500亿云服务,但微软放弃优先权,允许OpenAI与甲骨文等合作。此举旨在解决1.4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缺口,但也引发了对其公益使命与商业利益冲突的担忧。
Generalist AI公司发布新型具身基础模型GEN-0,参数达10B+,并在超27万小时的真实物理交互数据上训练。研究首次在机器人领域证实Scaling Law:在7B参数出现“相变”,更大模型能持续改进并快速适应新任务。这标志着具身智能的能力可通过扩大数据和算力进行可预测的扩展,迈入新时代。
AI算力大战已从地面延伸至太空。继英伟达H100芯片随Starcloud-1卫星入轨后,谷歌宣布“捕光者计划”,拟2027年将TPU送入太空,利用太阳能构建AI计算集群。双方均计划在太空建立吉瓦级数据中心,以解决地球能源和散热瓶颈。中国“三体计算星座”此前已实现常态化商用,太空算力正成为新战场。
分析显示,AI模型Token成本正经历“摩尔定律”式暴跌,高端模型年降价达900倍,AI正从奢侈品变为“自来水”。然而,根据杰文斯悖论,成本下降反而激发了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。同时,鲍莫尔成本病效应显现:能被AI替代的工作快速贬值,而家政、维修、护理等无法自动化的“人工”服务正变得越来越贵。
随着GPT-4o等实时多模态模型普及,AI交互正从“短信时代”进入“实时对话”阶段。行业判断,对话式AI正处在从“正常对话”到“声情并茂”的关键跃迁。情感陪伴、智能硬件和在线教育被视为率先规模化落地的赛道。AI的价值不再仅是技术指标,而是能否提供具有“活人感”的陪伴和交互体验,这正催生新的万亿级市场。
Andrej Karpathy反思,人类思维虽偏向自回归,但潜空间可能存在类扩散机制。近期研究将BERT视为文本扩散的特例,通过动态掩码率将其改造为生成模型。复旦大学等团队也提出针对掩码扩散语言模型(MDLM)的强化学习新策略,显著提升了推理效率。扩散模型具备并行解码、少步推理等优势,或成下一代LLM范式的有力竞争者。
趋境科技与清华KVCache.AI联合开源的KTransformers项目,与LLaMA-Factory联动,实现了在2张4090消费级显卡上微调万亿级参数模型。通过GPU+CPU异构方案,将Kimi K2 1TB模型的微调显存需求从2000GB降至约90GB。此举将超大模型微调门槛从数据中心降至个人工作站,极大推动了AI个性化定制和垂直领域应用。
月之暗面推出Kimi Linear新模型,在长上下文处理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。新模型速度提升2.9倍,解码速度更是激增6倍。这得益于创新的KDA机制(Key-Data Awareness)优化了记忆管理,并采用了3:1的混合架构,在模型效率与性能之间达到了新的平衡。Kimi Linear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长文本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联合推出首个开源的显式时空推理视频模型Open-o3 Video。该模型能在视频推理的“思维链”中,同步标出“何时何地”发生关键事件,让AI思考过程全透明。通过创新的双阶段训练和自适应奖励机制,模型在V-STAR等基准上性能超越GPT-4o,实现了有迹可循的视频理解。
智源研究院等机构联合推出全球首个面向全双工、全模态模型的终身记忆系统RoboBrain-Memory。该系统通过异步进程和两级记忆,让具身智能体能实时识别多用户身份、理解社会关系并动态维护记忆。这解决了AI“转头就忘”的痛点,使其能实现类人的长期个性化交互,向“懂你的”智能伙伴迈出关键一步。
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正探索AI辅助科研的新范式。他使用ChatGPT将复杂的数学论文翻译为Lean代码,通过“vibe coding”人机协作方式,最终生成1125行被验证的证明。无独有偶,数学家发现GPT-5辅助找到了一个被忽视30年的Erdős难题解法。AI正成为数学家的强大助理,深刻改变研究方式。
亿嘉和集团的新一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在多省部署,成功在1万伏高压、高空、严寒等极端环境中完成万余次实际任务。这款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AI算法与人机协同,可自主完成搭线、断线等精细操作,效率接近人工90%,并保持零事故记录。这标志着具身智能已从演示走向高危行业的实际应用。
谷歌将Gemini的推理能力与数十年世界建模经验结合,推出Earth AI,将地球变为“可计算对象”。该地球级智能体能协调天气、人口、卫星等多模态模型,解答复杂地理空间问题。目前,谷歌已将重大河流洪水预警覆盖范围扩展至全球20亿人口,并在山火预警、社区健康干预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
Neuralink最新人体实验取得突破。一名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、几乎全身瘫痪的英国男子,在植入N1芯片后,成功通过“意念”操控电脑光标,打出了“Hello”,与家人实现交流。目前全球已有12位受试者植入该脑机接口装置。当思想可被机器读取和翻译,AI正深刻改写医疗辅助和人机交互的边界。
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华为发布《大模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》。报告提出教育大模型的完整技术架构,并分析了其在教学革新、科研创新等九大应用场景。报告指出,大模型正推动教育范式根本性转变,未来将形成“人类教师-AI智能体-学生”的人机协同新教育生态。
华南理工大学等机构发表于NeurIPS 2025的研究,提出一种基于物理规律的AI视频检测方法。该方法不依赖表层伪影,而是通过“归一化时空梯度(NSG)”统计量,量化视频是否违反概率流守恒原理。实验证明该方法对Sora等未知生成模型具有强大泛化能力,为深度伪造检测提供了新思路。